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)“灰体、白毛股市配资公司,北京最近怎么全是这玩意儿”“昨天从电动车上掉下来三四条”……这种被北京市民近期频繁“吐槽”的虫子,即美国白蛾的幼虫,9月中旬在北京进入虫情高发期。
北京市民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反映,近期在生活中遇到美国白蛾的幼虫。市民供图。
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,最早于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被首次发现。由于其对气候的适应范围广、在我国缺乏天敌制约,入侵的版图也从东北逐渐扩大至华北、长江流域等地。根据首都园林绿化消息,与去年相比,今年北京美国白蛾发生基数高、传播扩散风险大。
据了解,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,可危害300多种植物,包括林木、果树、花卉和农作物。从常见的行道树(如桑树、法桐、白蜡、杨树)到果园里的果树(如樱桃、苹果),甚至农田里的大豆、玉米,都是其食物来源。
“除了是农林业的害虫,美国白蛾还会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造成影响。例如,大量啃食社区绿化的树木叶片,虫粪和虫尸会污染地面和车辆,虫群蠕动和密集的网幕给居民户外活动造成困扰。此外,虽然其毒毛对大多数人影响不大,但仍可能引起部分敏感体质人群的皮肤不适。”9月23日,四川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。
美国白蛾在北京呈现“一代少、二代多、三代猖”的特点。赵力表示,美国白蛾繁殖能力超强,仅一只雌蛾,单次就可产卵500-800粒,甚至高达2000粒,一年又可繁殖2-3代,“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。”
北京市民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反映,在开车时发现了美国白蛾。市民供图。
为应对虫情,北京市已启动“网格化监测巡查”,分区、分代次、分部位实施差异化防控。在人群密集区优先采用剪除网幕、绑草把等环保手段;对危害严重区域,则使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应急处理。
“美国白蛾结合了‘生得多、吃得杂、藏得好、跑得远’几大特点,因此防治难度大,并且单一防治手段效果有限,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。”赵力告诉记者。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呼吁市民积极参与防治,如发现树木或绿化带有疑似幼虫,可登录“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”微信公众号股市配资公司,通过“拍照识虫”小程序上报虫情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